《易经》与蒸汽机的发明|《易侠》
2015-10-09 来源:网络 阅读: 8946次
《易经》与蒸汽机的发明|《易侠》[页1]
在采访过程中,每当张延生 沉溺于中国的古代文明时,我就要把这个问题向他甩过去:
"既然《易经 》这么好,冲荡出了中国的古代科技文明,为什么《易经 》的故乡到近几百年来倒落后了?尤其是近几百年来《易经 》并未失传,反而在清代还形成了新的治易高峰,中国的科技步步赶不上趟,似乎意味着《易经 》的汁液己被榨干了,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吃不上劲了,能不能这么说?"
“我国近几百年来落后了,那是封建制度造成的,是我国资本主义萌发太晚造成的,这棍子打不到《易经 》屁股上去!”他说。
“那中国的古代科技文明也是在封建社会里形成的,这怎么解释?”我对采访对象也不客气,“照你这么说,只能推到一个结论上去——《易经 》只对科学技术的疏澜的、粗放的发展阶段管用。当西方文明的潮头卷过来时,当科学技术被细赋地划分为各个部类,各种科别,并且向精派方向发展时,《易经 》就得靠边站了。”
他吟哦了片刻,多少有些沮丧地说:“当然不能这么说,三千多年来毕竟谁也没读懂这部古经。”
《易经 》的故乡为什么会从领先地位掉了下来并被西方列强折腾了个半死不活?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把原因归咎于《易经 》本身未被破译因而不能尽其功,这只是用来搪塞的话。抛开政治原因不谈,恐怕基本答案在于:中国古代有《易经 》和在其指导下产生的发达的技术,但却一直没有深化《易经 》的方法论,因而也谈不上与先进的方法相应的近代科学技术结构。
这倒不是笔者替张延生 概括的。实际上,自研易之始,这就是一个久久地折磨着他的问题。
研易者讲究“悟性”,他悟到了答案所在。
他经常外出,自然经常跟火车打交道,拖着长长的车厢的火车头启动时,即便麻木不仁的人也难免不为之心动。
张延生 曾蹲在火车站的铁轨旁观赏过这一时刻:这部巨大的钢铁机器发出一声长鸣,随着一股白色的蒸汽被排出,粗大的连杆、回动杆沉重而缓慢地动作起来,吃力地推动了主动轮,于是蒸汽机车喘着粗气蹒跚地向前挪动了。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把蒸汽机作为人类迈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蒸汽机是利用水蒸汽做功的,即便是小孩也会注意到,当炉子上做的水开了时,蒸汽会把锅盖顶起来。但要把这点转化为利用高压蒸汽做功并不那么简单,而是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明白真空是怎么回事。
十七世纪五十年代,马德堡市市长盖里克制做了一对著名的“马德堡半球”,结果共用了十必发彩票平台登入匹马才把抽成真空后并在一起的两个半球拉开。
这一试验充分显示了可以利用惊人的大气压力做功。
最初的蒸汽机便是利用高温蒸汽在汽缸中冷凝,从而由大汽压力推动活塞做功。
其次,蒸汽的活塞只能直线往复运劝,因此设计了把直线运动转换为圆周运动的“水排”装置,使之带动机器转动;
再次,需要一个蒸汽进入汽缸后能自动关闭进汽口的双作式阀门装置,而风箱则是双作式阀门的楷模。
以上三方面凑成蒸汽机之后,大名鼎鼎的瓦特才上场,他所解决的是第四个方面的问题。
最初的蒸汽机叫“大气机”,其代表型是由英国铁匠纽康门于十八世纪初设计出的。纽康门机的主要缺点是煤耗量太大,为了获得真空,不得不把冷水喷到高温汽缸上。
英国工程师詹姆斯·瓦特根据在格拉斯哥大学学到的热学理论,认识到重新加热汽缸是耗煤量大的原因,只要把加热和冷凝分别在两个装置中进行,煤耗量便可下降四分之三。
一七八四年,他获得了这项改革蒸汽机的专利。从此,掀起了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